Emoji起源於日本,在日語中被稱為“絵文字/えもじ emoji”。最早的一批emoji是黑白色的,於20世紀90年代由日本公司軟銀推出。

1999年,栗田穰崇(Shigetaka Kurita)為日本移動運營商 NTT DoCoMo 的綜合移動互聯網服務“i-mode”的發佈設計了大約 200 張 12*12 像素的 emoji 圖片。 2008年,iPhone面世。為了滿足日本客戶的需求,蘋果在手機裡加入了emoji鍵盤。之後隨著iPhone的流行,emoji就這樣在全世界掀起了熱潮。

🔺:emoji的演變

在國內,emoji通常被稱為表情符號。正如它的名字一樣,emoji本質上並不是圖片,而是符號,可以在任何支持文本輸入的地方使用。它由統一碼聯盟(Unicode Consortium)進行規範和管理,每一個emoji在Unicode標準裡都有其對應的碼位,這保證了emoji可以在不同設備和平台上通用。因此,嚴格來說,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平台自己設計的表情並不能稱為emoji。

雖然每個emoji的碼位是Unicode標準分配的,但是每個emoji的外觀是需要各個平台自行設計的,所以同一個emoji在不同設備或平台上顯示的樣子會有所不同,如下圖所示:

Emoji家族每年都會增加新成員。每一年統一碼聯盟(Unicode Consortium)都會向用戶徵集新的emoji的提案,在審核後批准並推出一部分新的emoji。 Emoji更新通知發出之後,各大平台就會開始為emoji設計外觀圖案,再上線到平台供大家使用。截至目前,emoji最新版本 Emoji 14.0已推出,emoji總數量已達到3000多個。

如今,emoji風靡全球,它幾乎成為了一門新的世界通用語言,全世界約有90%的互聯網用戶會使用emoji。同時,它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加:笑哭成為牛津詞典2015年年度詞彙;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(MoMA) 將栗田穣崇創作176個原始emoji納入館藏;每年七月十七日被定為emoji之日...emoji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未來emoji的使用將會越來越廣泛,這是趨勢也是必然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emoji的消息和知識,就請關注EMOJIALL吧!